13所高校深度参与、30余所学校开放选用——安徽高校合力研发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今年初,由安徽省教育厅指导,安徽大学联合在皖高校和行业企业共同运营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正式上线。课程由“1+M+N”体系构成,其中“1”为AI基础知识,“M”为“AI+学科”,“N”为“AI+产业”,以此将学科前沿理论、产业实践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既能
今年初,由安徽省教育厅指导,安徽大学联合在皖高校和行业企业共同运营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正式上线。课程由“1+M+N”体系构成,其中“1”为AI基础知识,“M”为“AI+学科”,“N”为“AI+产业”,以此将学科前沿理论、产业实践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既能
英国艺术家布里奇特·莱利(Bridget Riley)——欧普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光效应绘画的奠基者之一。她的作品是视觉心理学和光学的实验。它们利用几何图案、对比和排列,在观众视网膜上制造出闪烁、抖动、运动的错觉。
从智能体开发的实验室,到系统化设计的讲台,再到语音技术探索的课堂,北京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从实践体验、到应用设计,及至创新创造,呈现阶段性教育原则,具备前瞻性、全局性,开启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先河。但同时北京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也映照出当前AI通识教育的困境——AI师资不
2025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9月的新学期,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陆续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课”。这意味着,“AI教育”正从国家战略层面稳步落地,逐步融入基础教育现场,成为孩子们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推进的战略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如何统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既是当代科教领域的重大命题,也是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转型的核心路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复合型科技创新型人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聚焦基础教育阶段,从实施课程体系筑基行动、教学模式革新行动、师资队伍支撑行动、教研生态优化行动、设施配置提升行动等10个方面,对高质量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作出了系统部署。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塑造高等教育新生态、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自 2017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启国家级战略布局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等多部门不断推进 AI 教育生态体系建设。
5月14日,由教育部主办的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此次主题为“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大会的开启标志着中国数字教育进入新起点,同时也是连续第三年向全球展示教育数字转型探索务实成果,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范式。